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記得小四還是小五的時候有個叔叔給我一顆鳥蛋

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何會得到鳥蛋
只記得當時我眼睛一整個發亮
它只比小番茄再大一點
蛋殼上有淡淡的綠色花紋
雖然小小的 但捧在手上有種從未感受過的重量
很輕 卻很實
小朋友的我 腦袋裡大概想不到什麼可以形容
總之很奇妙

那晚 直到回家前
我滿腦子都是把它孵出來的念頭
沒有養過蠶寶寶和金魚以外的小動物
讓我既期待又緊張
手也不敢握太緊 小心翼翼小心翼翼

我當時覺得不管什麼蛋
都得要孵滿一定的時間 裡面的東西才有辦法出來
裡面一定有個類似進度條的東西
所以回家以後的幾天 只要手有空出來 我就把蛋合在手心
離開時就放在書桌上鋪好的衛生紙上
不時想像著小鳥在我手上破殼啾啾叫的畫面
 
是說小男生哪有這麼多耐心呢
三四天後
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用錯方法了
「也許手的溫度根本不夠?」
但又不能學鳥媽媽用屁股 難度太高了
後來 我想到了一個方法
 
我的桌燈是連在書桌上的白熾燈泡
平常寫功課的時候我都能感受到它的熱度
於是我把燈罩倒過來
把蛋放在裡面
希望高溫可以加快那看不見的進度條
大概3 4分鐘後 我期待著把蛋拿出來檢查看看有沒有什麼變化

一拿起來的瞬間
我就立刻發覺不對勁了
除了溫熱的表面
拿著的感覺很明顯跟原先完全不一樣....
怎麼說
變得空虛了 飄飄地已經不像顆蛋
 

那天之後
我終於知道生命的重量是怎麼一回事
我沒有哭 甚至也來不及難過
一切只在錯愕之中
慌張地把蛋收起來不被我弟或別人發現 想當作一切都沒發生過
這是一個小孩子第一次想參與 卻愚蠢殺掉一個生命的經驗
其實
我直到後來也沒遇過太類似的事情
也沒什麼機會直接間接為別人的生命負責~
倒是我妹小時候
為了第一次養 結果大人疏忽沒幫忙餵 而升天的電子雞
哭了好久XD
我想 也許或早或晚
每個人初次經歷這樣事情的契機都不同吧

 
反而高中以後 開始認定自己對生物相關的興趣以後
有很多機會接觸許多小動物
在採集到社團展出的期間
也有好幾次把牠們暫時養在房間裡 共處了幾個月
但當時也就覺得牠們可愛而用心照顧
回想起來
小時候那種對生命的感覺 手裡那至今還記得的又輕又實的重量
也沒再那麼強烈出現過了
我猜
後來大概都被好奇心 和累積的知識覆蓋了吧
唔.......變得冷血了
 

 
 













前陣子在家裡院子的樹上發現鳥巢了
爸爸鳥和媽媽鳥飛進飛出的
仔細看也可以看到巢裡的小鳥啾啾啾地探頭出來

每天出門 我都會去看牠們一會兒
直到前幾天 發現四周變得安靜沒有鳥叫
等了一下也沒有回來
看起來應該是人去樓空了
雖然在這野貓環伺的環境中能夠長到離巢 是振奮人心的事
但突然沒得看了 果然還是有點失落
後來我還是止不住好奇
搬了梯子


居然有顆被留下耶

不過曾錯手的我 對這種小baby有莫名恐懼感
所以沒去碰它
還好
等了幾天 人家的爸媽就回來了
這才鬆了口氣


 

話說 念研究所的時候不知道犧牲了多少生命
才終於完成了畢業前的發表
當時想到這些卻沒有太多感覺餒
是因為是魚嗎
嘖嘖嘖真不應該真不應該 
我要心懷感恩
感謝斑馬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